|
甘肃高台县多举措推动盐碱耕地治理时间:2024-10-31 今年,高台县在省市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以“改土、培肥、降盐、适种”为核心,全方位挖掘盐碱耕地农业生产潜力,创新应用“暗管排碱”技术,形成“生物+化学+物理+工程”的综合治理新模式,逐步实现耕地盐碱治理新突破,为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开辟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路径,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在统筹布局方面,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机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参与主体、工作模式等内容,为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引。同时,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分区分类施策有力提升了地力产能。高台县建立盐碱耕地资源数据库,依据盐碱程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分析利用潜力和条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以改造提升现有盐碱耕地为重点,统筹开发后备资源,匹配适盐作物与耕作制度。轻度盐碱耕地以增产为目标,采取增施有机肥、含腐殖酸水溶肥等生化改良措施,推广耐盐碱作物。针对黑河沿岸地下水位高区域的中度、重度盐碱耕地,采用“暗管排碱”、施用腐熟农家肥等6项主推技术,形成“改土培肥降盐种适”的综合治理新模式,实现土壤脱盐等目标。 联合攻关也取得积极进展,以种适地成效初显。加大科研机构良种繁育投入,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构建现代耐盐碱种业体系,建成“五化”示范基地5万亩,成立种子研发中心,选育审定省审品种33个、国审品种2个。依托耐盐碱特色农产品产业,构建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推进产业发展。与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合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个,开展试验16项(次),筛选出多个适宜不同盐碱程度耕地的作物品种。 此外,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户和专业管护人员实施的管护体系,明确责任义务。实行“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受益者管护”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筹集管护经费,探索“保险+风控+管护”模式,明晰产权和责任,确保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破解“重建轻管、建管分离”问题,实现“建、管、护”多位一体。 编辑:王松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