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尽所能“点草成金”——甘肃金川区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纪实时间:2024-05-17 2023年以来,金川区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全面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秸秆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走进金昌康远供销有限公司草颗粒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秸秆加工设备全负荷运转,粉碎后的秸秆通过压缩烘干加工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大小一致的颗粒状饲料,实现了“身价倍增”。 饲草颗粒化后,密度比原样增加5倍以上,体积减少,方便贮存和运输的。 “目前,饲草颗粒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我们收购当地的玉米杆、甘草秧、苜蓿,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制作加工,可为周边乡镇大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颗粒饲料,满足了养殖户季节性的饲草供应提供均衡保障。”该公司负责人王德海说。 金川区以玉米、小麦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及饲草料资源丰富,可用作秸秆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达24.4万余亩,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58.8%,可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18.5万吨。 去年,金川区依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对金昌康远供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扶持,新建、扩建秸秆饲料化利用工程5处,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适当合理地加工处理,降低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改善其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年新增饲料化利秸秆达到 1.44万吨以上。 金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国立告诉记者,秸秆综合利用助推了金川区畜牧业的发展,2023年全区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97.65万头(匹、只),产值达到13亿元。 另一方面,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有机肥料,既改善了土壤,促进了粮食生产,又节约了化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走市场化 秸秆收集是综合利用的首要环节,也是困难环节。走进金昌市永强方华牧草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收集来的秸秆送往车间加工饲草。金川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副主任路强介绍说,目前,全区从事秸秆收储运的主体达到4家,全区秸秆收集、打捆机械保有量达到60台(套),收储运主体的收储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建成秸秆收储运展示基地1个,带动形成高效的秸秆收集体系。 秸秆肥料化利用体系建设方面,该区鼓励企业开展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推广,扶持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甘肃鑫垦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加入益生菌对秸秆加热发酵,生产有机肥料,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增产增收,年肥料化利用秸秆0.11万吨以上。 “秸秆加工成燃料是我们农村冬季取暖的香饽饽”一位村支书说,我们金川区地处河西走廊,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一到冬天,大多数家庭以小火炉为主要取暖设施,随处可见一股股浓浓的白烟,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我们村实施以来,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金川区在项目实施中,金川区扶持康远供销公司建设成型燃料生产线,推广秸秆成型燃料替代燃煤及成型燃料集中供暖示范,年新增燃料化利用秸秆达到0.2万吨以上,解决了周边群众冬季取暖用能问题。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金川区通过项目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年新增秸秆利用量增加1.85万吨,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增加1.56万吨,燃料化利用量增加0.2万吨,肥料化利用量增加0.0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5%,较2022年的87.5%提高5个百分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路强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3年小麦秸秆平均每吨收购价格800元,玉米秸秆每吨550元,年产生经济效益达到13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秸秆利用新型经营主体和产销衔接,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形态,增加农作物秸秆的农业产品附加值,提升整体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经营联合体,有效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切实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突出。 加快全区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产业体系相生相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和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绿色长效发展,生态效益明显。 杨国立告诉记者,下一步,金川区通过区、镇、村、组四级协调配合,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高标准全方位完善建设秸秆收储体系,探索形成利益链接机制,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