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初冬的风,轻轻柔柔,没有刺骨的寒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温暖的故事。11月15日至16日,趁着好天气,甘肃省乡村发展促进会部分领导成员及专家共16人,前往白银市景泰县,考察调研和美乡村建设情况。此次考察由省政府原参事、省农业农村厅原巡视员、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强宏斌和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省政协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促进会专家李志荣带队。景泰县委、县政府对此次考察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副县长冯锡国、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进星、副局长王兆幸热情接待和陪同。
考察组走进第一站:喜泉镇新民村
考察组首先来到喜泉镇新民村,镇党委副书记闫霖和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张琴芳做了热心全面的介绍汇报。考察组参观了“爱心食堂”“乡村小课桌”“积分超市”等和美乡村建设成果,这些项目积极响应“一老一小”政策措施,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提供了医疗保障,并在寒暑假开设免费作业辅导班,组织本村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村里学生提供教育保障。
考察组走进第二站:芦阳镇东关村
芦阳镇党委书记岳自国详细介绍了芦阳镇的基本情况,考察组参观了“年味小镇”。芦阳镇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县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结合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以中国传统“福”文化为创意背景,按照“三村·五坊·六街·八巷”的建设思路,将景泰县城旧址芦阳、城关、东关等村建设成旅游服务与乡村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文旅古镇——“福临芦塘·年味小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来观看社火、打铁花等表演的群众达两万多人,把整个年味小镇挤得水泄不通。
考察组走进第三站:草窝滩镇红跃村
红跃村党支部书记刘佳韵进行了耐心讲解。红跃村位于草窝滩镇东部,距县城12公里,耕地总面积5087亩,其中盐碱地3864亩。为了将土地盐碱化的劣势转变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红跃村实行科学化种植,以枸杞为主要种植作物,凭借其优秀的强适应性特点,红跃村已成为全省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示范区。
考察组走进第四站:寺滩乡疃庄村
11月16日,考察组在景泰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李天元的带领下,来到寺滩乡疃庄村,参观景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景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在全部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024年计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4.2万亩,上半年已完成2.22万亩,建成了喜泉镇喜集水村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上沙沃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考察组走进第五站:甘肃萧氏大漠驼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甘肃萧氏大漠驼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甘肃省乡村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公司总经理萧生金同时也是景泰县优秀企业家代表,是县政协委员,此次调研为考察组介绍了景泰县沿途风景及乡村建设项目,并分享了公司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现场考察结束后,召开了热烈的高质量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兆幸汇报了全县和美乡村建设进展情况。促进会专家李志荣、张世恩、田靖安、促进会副会长宋圭武、张忠源等同志畅谈了收获和感想,就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强宏斌做了总结发言,代表考察组对景泰县的和美乡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景泰县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思想明确、领导重视、抢抓机遇、工作扎实,党建引领,因村施策,突出常态长效,推动共建共享,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这两天穿行在景泰县的山川平原,亲眼看到村社道路通畅平整,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芬芳,不仅仅是外表形式美,更重要的是全县上下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传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勇于创新经营模式,认真搞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村民尽可能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并且建立了健全的治理机制,乡村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无论产业、环境,还是文化、旅游、乡风、村容整治、管理体制,都是亮点纷呈,在和美乡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典型,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强宏斌提出了三点希望和建议。首先,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做到乡村的全面、系统、科学、美丽、宜居、宜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希望景泰县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把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再创辉煌,让广大村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全省学习的先进典型。第二,景泰县土地辽阔,又有景电灌溉工程,发展粮食生产得天独厚,长期以来,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景泰县当前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希望统筹兼顾,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优质特色产业、观光旅游四结合,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新成立的甘肃省乡村发展促进会是面向"三农“的一支生力军,现在的170多个会员,热心于乡村振兴事业,分布在各个行业,人才济济,信息灵通,资源丰富,希望景泰县与促进会多联系、多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编辑: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