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www.xbnzw.com.cn

首页 >> 综合信息 >>综合信息 >> 会宁县2020——2022年残膜监测情况调查分析
详细内容

会宁县2020——2022年残膜监测情况调查分析

时间:2023-06-07     作者:李文卿【转载】

——2023年度甘肃省“保护农业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征文、摄影、微视频大赛参赛作品展示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誉为农业“白色革命”, 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来,极大地提高了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大多数作物和多种园艺作物的单产,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82年引进会宁县以来,以其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早熟和增产等显著特点,在玉米生产中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为继种子、化肥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必需品。作为水资源贫乏、热量明显不足的会宁县,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粮食安全,借助塑料薄膜的保墒和蓄热性能,正效应 (高产出) 远远大于负效应(残留污染) ,地膜覆盖栽培仍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不可替代的措施。

1987年以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会宁县川区水地示范推广, 1988年后逐渐向南部二阴山区的梯田、沟坝地推广, 1995年推广面积75840亩, 1996 年推广面积23640亩, 2000 年后每年推广面积在60万亩以上, 目前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应用的农作物种类由当初单一的瓜类,发展到玉米、马铃薯、谷子、瓜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地膜的最大贡献在于催生了高产作物玉米生产的大发展, 玉米种植面积从1982 年的30000 亩左右, 至目前达到100万亩,增长了33 倍, 会宁县也成为甘肃省的玉米种植大县,玉米取代了小麦生产主导地位, 实现了种植业结构突破性调整,形成了符合自然降水规律的高产大秋为主种植格局, 有效解决了全县人口吃饭及养殖饲料问题,为草畜强县与产粮大县的创建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随着覆膜面积的急剧扩大,以及覆膜种植技术的成熟,会宁县农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所覆地膜由超薄膜逐渐变成0.01毫米厚的标准地膜;覆膜方式也经历了半膜平覆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变革,但同时覆膜种植技术也导致会宁县废旧地膜残留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会宁县农业环境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为了准确掌握会宁县地膜残留量情况,依据生态区域及地膜应用特点,进行了会宁县地膜残留现状调查。2020——2022年会宁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站在全县28个乡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覆膜年限的地块开展地膜残留量调查监测,并就残留量进行了分析,为开展地膜回收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选择了远离村庄、建筑等地以及残留量有差异性的地块,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最终确认了20个监测点,对其0~30 cm耕层土壤中的废旧地膜残留量进行监测。

采样工作通常在每年7月-10月进行开展,按每个监测点各布置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每次取1个样方,每个样方距离不少于15米的标准,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形状,可选用“对角线”、“梅花点”或“蛇形线”采样法。用1 m×1 m不锈钢方框挖一个坑深30 cm的采样样方,将样方上方当年用的地膜取出后,再取样方内30 cm所有耕层土壤,放在铺好的帆布上,分别用筛子(过筛网目大小为10目)筛去土壤,捡出肉眼可见残留地膜,放入自封袋内标记保存,20个监测点共取100个样方。残留地膜全部收集完后,将土壤回填,恢复农田原貌。并做好样方标记,避免年度间采样样方的重复。

将大部分残膜中的杂质挑出,再将地膜样品放入水中浸泡1h左右后进行清洗,初步清洗后,使用微波清洗器进行二次清洗,冲洗干净后放入干净的网沙袋中阴干,然后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并做数据分析。2020——2022年会宁县农田地膜残留数据如下表。

微信截图_20230607153417.png

微信截图_20230607153436.png

微信截图_20230607153445.png

微信截图_20230607153451.png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会宁县20个监测点位0~30 cm耕层土壤废旧地膜残留量2020年的平均值为3.10g/㎡;2021年的平均值为2.82g/㎡;2022年的平均值为1.33g/㎡,呈逐年减少的局面,按照GB/T25413-2010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定标准,20个监测点中,2020年和2021年均有7个监测点(地块编号分别为2、4、5、8、15、18、19)的地膜残留污染为轻污染(0~25 kg/hm2),占总监测点的35%,有13个监测点的地膜残留污染为中污染(25~50 kg/hm2),占总监测点的65%,但2021年较2020年残留均值减少0.28g/㎡;2022年所有监测点地膜残留均在0~25 kg/hm2之间,为轻度污染。

说明会宁县大部分地区的耕层土壤的地膜残留污染较轻,但有小部分田块的耕层地膜残留量较高,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地膜残留污染会更严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残膜治理已刻不容缓。会宁县整体回收意识和回收技术均较好,种植史长、面积大、技术成熟,农民回收意识强,同时扶持回收利用企业,建立回收网点,形成了较完善的回收利用技术模式,回收利用率较高。

近年来,会宁县注重残膜回收利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环保意识。把每年3月份定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宣传《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废旧农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回收治理。二是加强市场监督,狠抓源头防控。贯彻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国家标准等条例,联合工商、质检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利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禁0.008mm以下超薄农用地膜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加大对超薄地膜的执法检查力度,保障了地膜质量安全,对降低废旧农膜田间捡拾难度打下了基础。三是精心打造专业化回收网点,培育流动回收专业队伍,健全回收网络。在实施示范县建设中,建设28个回收网点和13家专业化回收组织,并与废旧地膜专业化回收网点和专业化回收组织签订《废旧地膜回收协议书》。全县培育专业化流动收购贩子30多个,对专业化流动收购人采取建立微信群管理模式。四是推行废旧地膜回收环节奖补机制,调动各企业回收的积极性。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废旧地膜回收环节和加工环节给予一定资金奖励,鼓励推动其积极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整体来看,地膜覆盖年限久的地块残留量高于覆膜年限短的,且一膜多年用地块及机械化耕作后地块地膜碎片化严重。

 编辑:韩凝

seo seo